
酒精肝,全稱為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病變。酒精肝是由于長期大量飲酒(嗜酒)所致的肝臟損傷性疾病。輕度脂肪肝多無癥狀,中、重度脂肪肝可呈現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如輕度全身不適、倦怠、易疲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等。
酒精肝,輕癥會出現腹脹、乏力、肝區不適、厭食,還有黃疸、肝腫大和壓痛、面色灰暗、腹水、浮腫、蜘蛛痣、發熱、白細胞增多(主要因此是中性粒細胞增多)類似細菌性感染,少數有脾臟腫大等癥狀,血清膽紅素<100μmol/L;中重度除上述癥狀外,有持續低熱、腹瀉、四肢麻木、手顫、性功能減退、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等,肝功能檢查有AST和ALT中度升高、AST/ALT比值接近3等指標。
少數酒精肝早期癥狀有黃疸,水腫,維生素缺乏,檢查出來的結果一般都是肝大,觸診柔軟,光滑邊鈍,有彈性感或壓痛,脾臟增大較少,由于肝細胞腫脹和中央靜脈周圍硬化或靜脈栓塞,可造成門靜脈高壓表現有腹水發生,但無硬化。
如果酒精肝持續發展變嚴重的話,消化道癥狀會比較明顯,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乏力,消瘦,肝區疼等不同癥狀,嚴重者呈急性重型肝炎或肝功衰竭,因此必須及早規范治療。
協和酒精肝科根據患者的具體臨床癥狀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一般早期或輕度酒精肝除了戒酒之外還應用一些保肝的藥物和復合維生素等,通過抗氧化作用減輕酒精對肝臟的損傷,在保肝、阻止或逆轉肝纖維化治療上,會有比較好的效果。若已經發生酒精性肝硬化,就要采取相應的綜合護肝療法和對癥支持療法,以最大限度減輕酒精性肝病的嚴重程度。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