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性流產的病原菌常常是陰道或腸道的寄生菌(條件致病菌),有時為混合性感染。病人除了有各種類型流產的臨床表現和非法墮胎史外,還出現一系列感染相關的癥狀和體征。臨沂人流醫院全面為您解讀感染性流產。
1.感染的一般臨床表現畏寒發熱、脈搏增快、惡心、嘔吐等。
2.腹痛常表現為下腹部或盆腔部位的持續性疼痛;
感性流產的病原菌常常是陰道或腸道的寄生菌(條件致病菌),有時為混合性感染。厭氧菌感染占60%以上,常見的有厭氧鏈球菌、類桿菌、梭狀芽胞桿菌等。需氧菌中以大腸桿菌和假芽桿菌為多見,也見有p溶血鏈球菌及腸球菌感染。
[臨床表現]病人除了有各種類型流產的臨床表現和非法墮胎史外,還出現一系列感染相關的癥狀和體征。
1.感染的一般臨床表現畏寒發熱、脈搏增快、惡心、嘔吐等。
2.腹痛常表現為下腹部或盆腔部位的持續性疼痛;當存在彌漫性腹膜炎時疼痛可波及全腹。
3.白帶異常白帶量增多,常為膿性或膿血性,有臭味。
4婦科檢查宮口可見膿性分泌物流出,宮頸舉痛明顯,子宮體壓痛,附件區增厚或有痛性包塊。
5.腹膜炎體征下腹部或全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和肌衛。
[輔助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升高升中性粒細胞比率高。
2.凝血功能檢查
感染性流產可進一步并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此時可見凝血參數異常,如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3P'’試驗異常。
3.病原菌
宮頸分泌物涂片直接做革蘭氏染色查找病原菌。血、宮頸管或官腔內容物做厭氧菌及需氧菌培養可見菌群生長。培養同時應做藥敏試驗。
4.X線檢查
發生子宮穿孔或內臟穿孔時,做胸部、腹部透視或攝片可見膈下積氣。產氣桿菌感染時可見盆腔積氣,嚴重者形成蜂窩狀改變。
5.其他重癥病例應做血氣分析、水電解質及腎功能檢查。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感染性流產的診斷并不困難。感染性流產應當作出病菌診斷,此外,還應注意并發癥的診斷,如感染性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D1C等。
[治療]治療原則是迅速控制感染宮腔內容物,預防和治療并發癥。
(一)治療措施
盡快清除
1.控制感染
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及抗生素的抗菌譜決定使用藥物的種類、劑量及給藥途徑。在致病菌及藥敏試驗未明確之前,就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用藥。常用的聯合用藥方案有以下幾種。致病菌藥敏試驗明確后可選擇1-3種敏感的抗生素。
(1)青霉素G(1000萬-2000萬U/d)、慶大霉素(16萬-247Y/d)。
(2)先鋒霉素Ⅵ(2—3/d)、甲硝唑(]—2曠d)。
(3)新青霉素Ⅱ(4—6曠d)、慶大霉素(16萬-24~/3/d)。
(4)紅霉素(2曠d)、氯霉素(2曠d)。
2.手術治療
感染性流產的潛在危險是感染灶擴散,并發感染性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DIC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應及早進行手術,去除病原。
(1)清宮術:在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病情穩定者宜及早清官。術前可先用宮縮劑(靜脈點滴或肌注),以防子宮穿孔。術時可先用卵圓鉗將官腔內大塊組織鉗出,用刮匙搔刮宮壁一周,感染的子宮組織脆弱易發生子宮穿孔,故最好由有經驗的醫生施術。另外,清宮術有加速細菌血行擴散的危險,應加強術后抗感染治療,并在注意對生命體征的監護。
(2)子宮切除術:一般來說,感染性流產在清除感染的胚胎組織以后,炎性多能控制,但也有個別病例炎性難以控制,進而出現感染性休克、’皆功能衰竭及DIC等,同時還證明存在子宮穿孔或子宮實質嚴重感染時應考慮做子宮切除術。
3.支持治療
嚴重感染的病例應予以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輸血及輸人體白蛋白、補充熱量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及手術的耐受性。
(二)并發癥處理
感染性流產重癥者可并發感染性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DIC、盆腔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并發癥,臨床上應加以重視,及早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