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它會給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一旦發現患有宮頸息肉一定要及時治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宮頸息肉是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其發病率占育齡婦女的5%左右,尤其好發于30-50歲的女性,而且它在發病初期沒有較明顯的癥狀,一旦發現往往癥狀比較嚴重。此病如果不及時的進行治療的話,對于女性來說危害很大的。引起此病的原因主要是炎癥的不斷刺激。
一、宮頸息肉的形成原因
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與炎癥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比如長期炎癥會容易導致宮頸息肉。
1、通常由分娩、流產、產褥期感染、手術操作或機械刺激、性交損傷子宮頸,病原體侵入而引起感染而導致的。 更多疑問,可以直接咨詢在線專家!
2、一般認為是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引起,長期的炎癥刺激,促使宮頸粘膜過度增生,加上子宮有排除異物的傾向,使增生的粘膜逐漸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宮頸息肉最常見的類型是局限性的內膜腫物突出于子宮腔內,單個或多發,灰紅色,有光澤,一般體積較小,平均直徑在0.5~2cm之間。小的僅有1~2mm直徑,大而多發者可充滿宮腔。蒂粗細、長短不一,長者可突出于子宮頸口外。有的蒂較短,呈彌漫型生長。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壞死,亦可合并感染,如蒂扭轉,則發生出血性梗死。

二、宮頸息肉對患者造成的危害
1、宮頸息肉如不治療,會逐漸長大,阻塞宮頸口。或息肉剛好堵在子宮頸口處,就可使子宮頸口狹窄或子宮頸管變形,從而妨礙精子正常上行引起不孕癥。
2、會造成性交出血,或血性白帶,影響性生活。
3、宮頸息肉往往和宮頸慢性炎癥有關。如果只切除息肉,因為宮頸的慢性炎癥并未祛除,致病菌仍然潛伏在宮頸組織內,仍有可能復發。因此在治療宮頸息肉后,還應對宮頸慢性炎癥予以治療,以防息肉復發。
4、息肉雖然罕有FK1變的,但FK1變率亦在0.2%-0.4%,對于年齡超過45歲,尤其是更年期前后患有宮頸息肉的,手術切除后應將息肉送作病理檢查,如有惡變征象,就要盡早采取治療措施。息肉雖然切除,只要炎癥存在,切除息肉后還是會復發!就扑]閱讀:女性宮頸疾病的相關介紹】
三、宮頸息肉的治療方法
一般情況下,女性患宮頸息肉并沒有什么不適癥狀,有時含有白帶增多,白帶中夾血絲,或出現同房出血,如果發現上述情況,患者應到醫院就診。許多患者的宮頸息肉是在普查或其他病做婦科檢查時被發現的。
宮頸息肉一經發現,即應手術摘除。宮頸息肉摘除比較簡單,先用絡合碘消毒陰道、宮頸后,用止血鉗夾住息肉蒂根部旋轉即可。
手術無痛苦,息肉較大,蒂較粗者,摘除后可用微波電灼止血。術后用抗炎止血藥物3天,摘除后的息肉無論大小,都要做病理檢查,因為宮頸息肉有0.2%-0.4%的惡變率,廣大婦女朋友切不可大意而漏診。
另外,息肉雖然摘除,但宮頸的炎癥并未徹底清降,因此息肉還有可能復發,患者應定期復查,防患于未然。 更多疑問,可以直接咨詢在線專家!
四、宮頸息肉的術后護理
1、宮頸息肉手術后要注意清潔衛生,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外陰部的衛生,要保持干凈,最好每日以清水沖洗外陰,勤換內褲,避免細菌進入陰道。
2、在宮頸息肉摘除后,在飲食注意上應給予補脾益氣、養血生血的藥物治療,以促進機體快速復原。用人參、黃芪、山藥、白術、大棗、龍眼肉、當歸、阿膠、熟地、白芍等藥,辨證治療。
3、注意休息、避免勞累、盡管宮頸息肉手術非常簡單,且手術時間短、創傷小,但患者仍要注意,讓機體盡可恢復至正常水平,以免致病菌趁患者免疫力低下時侵犯肆虐。
4、飲食清淡患者可以選擇一些易于消化,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番茄、蘋果等,辛辣、刺激、油膩、高糖的食物不利于傷口愈合,建議患者在宮頸息肉手術后少吃或不吃。可以多吃含維生素C多的蔬菜如:菜花、白蘿卜、土豆、小白菜、油菜等綠色蔬菜。
5、宮頸息肉手術后還需按時服藥、定期復查、患者要按照醫生要求服用抗感染藥物,不可隨意停藥或加減藥量,鑒于本病復發幾率較高,最好患者可以每隔2個月復查一次,減少后續影響。
6、補充微量元素鋅和硒:含微量元素鋅和硒多的動物性食物是:牡蠣、魚、瘦肉、動物內臟、蛋、牛腎、豬腎、蝦等,蛋類中含鋅最高。植物性原料中含鋅和硒多的食物是:食用菌類、紫菜、芝麻、花生、小麥胚粉、堅果類等。
專家提醒,由于宮頸息肉有一定的惡性可能,故一經確診,就要及時治療,以減少惡變發生率。宮頸息肉的治療以手術摘除為主。只要將息肉的根部完全切除,隔天之后就不會再出血。當息肉較大或合并嚴重的宮頸管炎時,還須考慮子宮部分切除或全切除。
|